时间: 2025-05-02 04: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1:05
[叩拜]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跪下并用手或头触地,表示极度的尊敬或敬意。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形式,用于对、神灵或尊贵的人物表示敬意。
[叩拜]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叩”字原意为敲打,引申为触地;“拜”字则指行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叩拜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礼仪形式,并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叩拜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对权威的尊重。在仪式中,叩拜也是对神灵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叩拜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礼仪、**仪式以及对长辈的尊敬。
在**的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中,晚辈通常会对长辈行叩拜礼,以示尊敬和祝福。
在诗歌中,叩拜可以用来形容对自然或历史的敬畏:
山川河流,我以叩拜之姿, 向你诉说千年的敬意。
叩拜的动作通常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和衣物摩擦的声音,这些声音和动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庄重的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礼仪可能是跪下并亲吻某人的手或戒指,如对皇室成员的尊敬。
[叩拜] 这个词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叩拜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深层含义。
1.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
2.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