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7:50
叩诊:医学术语,指的是医生通过用手指或叩诊锤轻轻敲打患者身体表面,根据产生的声音和感觉来判断内部器官的状态和位置的一种诊断方法。
专业领域:在医学领域,叩诊是一种常见的物理诊断方法,用于检查肺部、心脏、腹部等器官。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叩诊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性地表示对某个问题或情况的深入探究。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叩诊一词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医学话题时。
同义词:敲诊、听诊(在某种程度上,听诊也是一种通过声音判断内部状态的方法)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忽视”或“忽略”作为其反义词,因为它们表示不进行深入探究或检查。
词源:叩诊一词源自拉丁语“percussio”,意为敲打。在18世纪由奥地利医生Leopold Auenbrugger首次系统化地应用于医学诊断。
演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叩诊逐渐与其他诊断方法结合,如X光、超声波等,但其基本原理仍被保留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文化意义:在医学文化中,叩诊代表了早期医学的物理诊断方法,体现了医生对患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和细致观察。
社会影响:叩诊作为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减少,但其背后的细致和人性化的医疗态度仍被推崇。
情感反应:叩诊可能让人联想到医生的专业性和对患者的关怀,带来一种安心和信任的感觉。
联想:叩诊可能让人想到古老的医学传统,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经历:在医学院学习时,我第一次亲自进行叩诊,感受到了医学实践的严谨和责任。
诗歌: 在寂静的诊室里,医生的手指轻叩, 如同诗人敲打心灵的门扉, 每一声回响,都是生命的诗篇。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安静的诊室,医生专注地用叩诊锤敲打患者的胸部,周围是简洁的医疗设备。
听觉联想:听到叩诊时产生的清脆声音,让人联想到医生的专注和患者的期待。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叩诊被称为“percussion”,在德语中为“Perkussion”,在法语中为“percussion”,这些词汇都源自拉丁语“percussio”。
理解:叩诊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诊断方法,不仅体现了医学的物理性质,也象征着医生对患者的细致关怀和深入探究。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叩诊一词提醒我们细致观察和深入探究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1.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
2.
【诊】
(形声。从言。诊断需要询问,故从言。本义:看病)。
同本义。
【引证】
《三苍》-诊,候也。 、 《通俗文》-诊,验也。 、 《列子·力命》。释文:“候脉也。”-诊其所疾。 、 《史记·扁仓传》-特以诊脉为名耳。 、 《汉书·艺文志》。注:“谓视其脉及色候也。”-原诊以知政。 、 《西厢记诸宫调》-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