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6:00
词汇“义命”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义命”由两个字组成:“义”和“命”。
结合起来,“义命”可能指的是基于道义的生命或命运,或者是指遵从道义的命令。
由于“义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高尚的道德使命感或对命运的接受。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义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义”和“命”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一种道德上的生命观或命运观。
在**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忠诚、正义和道德紧密相关。因此,“义命”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使命。
“义命”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重、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忠诚、奉献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由于“义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命”来表达一种高尚的情感:
在风雨中坚守义命,
不为世俗所动摇。
心中的灯塔,
照亮前行的道路。
由于“义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命”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道德使命感的词汇。
“义命”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强调了道德和使命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尽管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了解的词汇。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