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46
冤刑:指无辜者被错误地定罪并受到刑罚的情况。这个词汇强调了司法系统中的错误和不公正,通常涉及错误的审判、错误的证据或司法程序的滥用。
冤刑一词源于汉语,由“冤”和“刑”两个字组成。“冤”指不公正或错误,“刑”指刑罚。在古代**,冤刑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随着司法制度的演变,这个词的使用也逐渐规范化。
在**文化中,冤刑常常与冤魂、冤屈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社会对冤刑的关注也推动了司法改革和法律意识的提升。
提到冤刑,人们往往会感到愤怒、同情和不安。它唤起了对无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同情,以及对司法系统缺陷的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冤刑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些案例常常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促使人们反思和改进司法系统。
在诗歌中,冤刑可以被用来象征不公和苦难:
月光下,冤魂低语, 刑场边,风声凄厉。 无辜者,泪洒尘土, 正义迟,何时归?
冤刑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阴暗的监狱、沉重的镣铐和无助的面孔。听觉联想可能是铁链的叮当声、法庭上的宣判声和无辜者的哭泣声。
在不同文化中,冤刑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冤刑可能与个人权利和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联系更紧密。
冤刑是一个深刻反映社会正义和司法制度缺陷的词汇。通过对冤刑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冤刑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公正,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无辜者发声。
1.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