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28
彷徨歧途: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人在选择道路时犹豫不决,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比喻在人生的重要决策上感到迷茫和困惑。
“彷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徘徊不前,后来引申为内心的迷茫和犹豫。“歧途”则指分岔的道路,比喻错误的选择或道路。
在**文化中,“彷徨歧途”常常与个人的成长和选择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期待和压力。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迷茫和无助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形象,或者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方向的孤独感。
在大学毕业时,我也曾彷徨歧途,不知道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最终通过实*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将“彷徨歧途”融入描述夜晚的迷茫和寻找:
夜幕低垂,星辰稀疏, 我在彷徨的歧途上徘徊, 寻找那一缕指引的光。
他~,最终还是误入歧途。
他~,最终还是误入歧途
1.
【彷】
(形声。从彳(chì),方声。彳,小步走。《玉篇》:“彷,彷徨也。”双音词“彷徨”又写作“方皇”、“仿偟”、“旁皇”,意为游移不定、盘旋。“彷”又构成“彷徉”。本义:徘徊、游荡)。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组词】
彷洋
3.
【歧】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 张衡《思玄赋》-歧趾而胪情。
4.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