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22
“散散落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分散、不集中或零乱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东西散开,没有规律地分布或摆放。
在文学作品中,“散散落落”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象,如落叶、星辰等,表达一种随意、自然的美丽。在口语中,它可以形容物品摆放不整齐,或者人的行为散漫无序。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中,可能用来描述粒子的随机分布。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的程度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散散落落”相反的状态。
“散散落落”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描述逐渐形成的固定表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散散落落”常与自然美、随意的生活态度相联系。它反映了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秩序的一种宽容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自由。它让我联想到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象,如秋天的落叶,或是夜晚的星空,这些都给人以宁静和美的享受。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用“散散落落”来形容我书房的布局,因为书籍和文具总是随意摆放,没有固定的位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散散落落,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梦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散落的秋叶,或是夜空中散布的星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夜晚虫鸣的交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attered”或“dispersed”,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物理上的分散,而不像“散散落落”那样带有诗意和情感色彩。
“散散落落”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美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分散状态,还蕴含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随意和自然之美。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3.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4.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