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3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37:15
投袂而起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甩开衣袖站起来”,形容人因激动、愤怒或决心而迅速采取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或不公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决心和行动力。
投袂而起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投袂而起,以告于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迅速行动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投袂而起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义”和“勇”,即在面对不公和挑战时,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多次被强调,成为激励人们行动的重要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激动和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这种联想也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在街上被欺负,我投袂而起,上前制止了那个欺负人的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投袂而起,风雷激荡, 正义之声,响彻云霄。”
想象一个人在愤怒或激动中甩开衣袖站起来的画面,伴随着强烈的风声和心跳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成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pring into action" 或 "rise to the occas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迅速采取行动的含义。
投袂而起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行动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敢、果断,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犹谓人心思顺,必有~者。
春秋时期,楚穆王联合陈、郑、蔡三国进攻宋国。宋昭公只好投降。楚穆王神气活现指使宋昭公干这干那。楚穆王死,楚庄王即位,派大夫申舟不必向宋国借道到齐国去办事,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气得浑身发抖,投袂而起集结军队攻打宋国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袂】
(形声。从衣,夬(guài)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攘袂群起。
【组词】
袂接肩摩、 袂云汗雨、 袂裾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