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5:15
投诚:指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一方主动放弃抵抗,向对方投降并表示忠诚。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暗示了一种从敌对状态转变为合作或服从的状态。
投诚一词源于汉语,由“投”和“诚”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投”意味着放弃或转向,“诚”则表示真诚或忠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投降行为。
在**历史上,投诚常常与战争和政治斗争相关,如三国时期的“七擒孟获”故事中,孟获多次被诸葛亮俘虏后投诚。在现代社会,投诚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立场的转变,如某些政治人物在面临压力时选择改变立场。
投诚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涉及到放弃原有的立场或信仰。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在个人生活中,投诚可能被用来描述在争论或冲突中选择妥协的情况。例如,在家庭或工作环境中,有时为了维护和谐,个人可能需要投诚,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诗歌中,投诚可以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一个人在爱情或生活中的转变:
在爱的战场,我投诚于你的温柔,
放弃了抵抗,臣服于你的怀抱。
投诚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场景,如士兵放下武器,举手投降的画面。在音乐中,可能会有一种从紧张到平静的转变,象征着从敌对到和平的过渡。
在英语中,投诚可以对应为“surrender”或“capitulate”,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surrender可能更多地与军事投降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投诚可能更强调政治或道德上的转变。
投诚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行动,还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的选择和态度。通过深入理解这个词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灵活运用。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