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2:35
“投诸四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某物或某人投放到四方边远的地方。其中,“投”指的是投放、放置,“诸”是“之于”的合音,“四裔”指的是四方的边远地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将人或物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或者将注意力、资源等分散到各个边缘地带。
在文学作品中,“投诸四裔”常用来描绘政治上的放逐或流放,如古代帝王将不忠的臣子流放到边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资源分配、注意力分散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资源的分散或人口的迁移。
同义词中,“放逐”和“流放”更侧重于人的迁移,而“遣散”则更多用于人群的分散。反义词则强调集中和汇聚的概念。
“投诸四裔”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对于边疆地区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人的放逐,也用于描述资源的分散等。
在**古代社会,边疆地区被视为边远和不稳定的地方,因此“投诸四裔”常常带有贬义,意味着被排斥或惩罚。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使用更多是比喻性的,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分散或放逐。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远离中心、被边缘化的感觉,可能引发一种孤独或被遗弃的情感反应。在表达时,它常常用来强调某人或某物被置于不利或不重要的位置。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在团队或组织中被边缘化的感受,或者在讨论资源分配时,表达对资源分散的不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梦想被投诸四裔,如同飘零的落叶,随风而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广阔的边疆,背景是荒凉的风景。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或孤寂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nd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投诸四裔”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虽然在现代使用中可能不那么频繁,但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传达出被边缘化和分散的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辩也。 、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
【组词】
诸问
众;各。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 、 《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 、 《资治通鉴·唐纪》-诸道桥梁。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裔】
(形声。衣袖。也指衣裳的前襟。本义:衣服的边缘)。
同本义 。也泛指边沿。
【引证】
《楚辞》-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组词】
裔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