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4:41
词汇“朔裔”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朔裔”进行深入分析。
“朔裔”字面意思是指北方民族的后裔。其中,“朔”指的是北方,“裔”指的是后代或后裔。因此,“朔裔”可以理解为北方民族的后代。
在文学作品中,“朔裔”常用来形容具有北方民族血统的人物,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更多出现在专业历史或文学研究中。
“朔”字最早见于《诗经》,原意为北方。“裔”字则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朔裔”逐渐成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词汇。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多次南下,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朔裔”一词也承载了这种历史交融的复杂情感和文化意义。
提到“朔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北方的辽阔草原、勇猛的战士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敬畏和神秘感。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家族有北方民族的血统,可能会在家族史的研究或讲述中使用到“朔裔”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北方民族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朔裔”来增强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朔风起,草原长,
朔裔子孙,勇猛强。
千年传承,不曾忘,
北国风光,心中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北方草原和民族生活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北方民族的传统音乐,如马头琴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朔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北方民族的后代来传达相似的意思。
“朔裔”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1.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2.
【裔】
(形声。衣袖。也指衣裳的前襟。本义:衣服的边缘)。
同本义 。也泛指边沿。
【引证】
《楚辞》-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组词】
裔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