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7:25
词汇“物穆无穷”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物”、“穆”、“无”、“穷”。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物穆无穷”字面意思是指事物深邃、神秘且无穷无尽。其中,“物”指事物,“穆”表示深沉、神秘,“无穷”则意味着没有尽头、无限。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自然景观或宇宙的宏伟与神秘,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世界或某种哲理的深奥。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演讲中。
“物穆无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后人根据“物”、“穆”、“无”、“穷”这四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可能是近代才逐渐被使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因此,“物穆无穷”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和敬畏之情。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邃、神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宇宙、深邃的海洋或古老的森林。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自然景观或表达对某人深奥思想的敬佩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在描述一次星空观测的经历时,我会说:“那晚的星空物穆无穷,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宏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物穆无穷,宇宙之歌。
心灵深处,思绪飘渺,
探寻真理,无尽旅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星空或深海的画面,给人以深邃、神秘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宁静、悠扬的古典音乐,如德彪西的《月光》,来增强这种深邃、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finite mystery”或“boundless wond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深邃、神秘和无穷无尽的意境。
“物穆无穷”这个成语在表达深邃、神秘和无穷无尽的意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迫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像。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穆】
(形声。本义:禾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穆者也。”-穆,禾也。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