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9:08
“不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无法忍受或接受某种情况、行为或情感。它通常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如同情、怜悯、愤怒或悲伤。
“不忍”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和《论语》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传统文化中,“不忍”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道德感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和对不公的反感,是社会和谐与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不忍”这个词常常引发我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愤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激发我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猫,我感到不忍,决定带它去兽医那里治疗。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不忍”的情感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忍”:
不忍看那凋零的花,
不忍听那哭泣的夜,
不忍心让希望破碎,
不忍让爱随风飘逝。
看到“不忍”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和凄凉的画面,如落日余晖下的孤独身影,或是雨夜中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在英语中,“不忍”可以对应为“cannot bear”或“cannot sta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无法忍受的情感。
“不忍”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情感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公正。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的多重含义和广泛应用。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