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8:50
弄鬼掉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玩弄鬼怪和猴子”,通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狡猾、调皮捣蛋,或者做事不正经、不认真。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喜欢耍小聪明、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弄鬼掉猴 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与古代人们对鬼怪和猴子的认知有关。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鬼怪和猴子常常被描绘成狡猾和调皮的形象,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类似的行为。
在文化中,鬼怪和猴子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鬼怪代表不可预测和神秘,而猴子则代表机智和灵活。因此,弄鬼掉猴** 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承载了对狡猾和调皮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诚实和不可靠。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喜欢耍手段、不按规矩办事的人,从而产生警惕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喜欢偷懒或者不认真对待任务的同事。例如,当某人总是找借口逃避责任时,我可能会私下里说他是个“弄鬼掉猴”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笑开颜,
弄鬼掉猴戏人间。
机智如猴藏深意,
鬼魅身影难捉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暗处偷偷摸摸地做着什么,脸上带着狡猾的笑容,就像是在玩弄鬼怪和猴子一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神秘或诡异的音乐,增强这种狡猾和调皮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laying tricks" 或 "being cunning",但这些表达没有弄鬼掉猴这个成语那么形象和生动。
弄鬼掉猴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表达,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狡猾和调皮的行为,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非常重要。
你就是~也瞒不过我的眼睛。
1. 【弄】
2.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3.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
4.
【猴】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引证】
《红楼梦》-宝玉听话,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