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7:23
“弄鬼弄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装神弄鬼来欺骗或迷惑他人。基本含义是指使用诡计、欺骗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通常带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弄鬼弄神”常用来形容那些狡猾、阴险的人物,通过各种手段欺骗他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诚实或耍小聪明。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体行为中的欺骗性。
同义词:耍花招、耍手段、玩弄诡计 反义词:光明正大、坦诚相待、开诚布公
“弄鬼弄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鬼神的敬畏以及对欺骗行为的贬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欺骗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鬼神被认为是超自然的存在,而“弄鬼弄神”则暗示了通过模仿或利用这些超自然力量来达到目的。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人际交往中的不诚实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不信任、警惕和厌恶。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择手段、心机深沉的人物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总是弄鬼弄神,我会保持警惕,避免被其欺骗。
在诗歌中,可以将“弄鬼弄神”融入描述复杂人性的诗句中,如: “在这纷扰的世间,弄鬼弄神者,终将被真相所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阴暗的房间,一个人在暗中策划着什么,周围弥漫着神秘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背景音乐,增添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气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 tricks”或“manipulate”,但这些词汇没有“弄鬼弄神”那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暗示。
“弄鬼弄神”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宝玉的事,明知他病中不能明白,所以众人弄鬼弄神的办成了。
他每日~露出马脚赶出来。你怎么称起大哥来。
1. 【弄】
2.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3. 【弄】
4.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