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8:24
“怏怏不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心情不愉快,对某事或某人持有不满或不服气的态度。其中,“怏怏”表示心情不愉快,“不服”表示不接受或不认同。
在文学作品中,“怏怏不服”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不公或失败时的心理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对某事的不满情绪。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怏怏不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部分“怏怏”和“不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
在**文化中,“怏怏不服”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和认同的追求。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描述个体在面对不公或挫折时的心理反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沮丧和挫败感。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某人的不满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对一个决定感到怏怏不服,但最终通过沟通解决了问题,这让我意识到表达不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怏怏不服的心,在夜风中低语,寻求那一丝公正的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表情沮丧的人,背景是阴沉的天空。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音乐,表达一种压抑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lkily resentful”或“grudgingly dissatisfied”,但这些表达不如“怏怏不服”那样简洁和富有表现力。
“怏怏不服”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不满情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的精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邠府宿将史抗、温儒雅、庞仙鹤、张献明、李光逸功名素出怀光右,皆~。
1.
【怏】
(形声。从心,央声。《说文》:“不服怼(duì)也”。本义: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怏,心不服也。
2.
【怏】
(形声。从心,央声。《说文》:“不服怼(duì)也”。本义: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怏,心不服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