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5:50
词汇“感惧”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感”和“惧”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感惧”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感惧”字面意思是指感受到的恐惧或害怕的情绪。它强调的是一种由内心产生的、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恐惧感。
“感惧”是由“感”和“惧”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感”有感受、感觉的意思,“惧”则表示害怕。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内心恐惧的词汇。
在**文化中,“感惧”常常与传统的“敬畏”观念相联系,如对自然、祖先的敬畏。在社会交往中,过度的感惧可能被视为缺乏自信或勇气。
“感惧”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黑暗、未知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引发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
在个人经历中,面对重要的考试或面试时,我曾感受到过“感惧”,这种情绪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准备和应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惧”: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心中感惧,如影随形。
未知的前路,黑暗的深渊,
唯有勇气,能驱散阴霾。
“感惧”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紧张的音乐,如恐怖电影中的场景和配乐。
在英语中,“感惧”可以对应为“apprehension”或“fear”。不同文化对恐惧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体验是相似的。
通过对“感惧”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恐惧作为一种基本情感在语言中的表达和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