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0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08:38
“棘门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守卫在棘门(古代城门的一种)的军队。棘门通常是指设有尖刺或障碍物的防御性城门,因此“棘门军”特指那些负责守卫这种防御性城门的军队,强调其防御和守卫的职责。
在文学作品中,“棘门军”可能被用来象征坚定不移的防御和忠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专业的讨论中,它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城防体系的一部分。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城防军”更侧重于整体的城防体系,而“棘门军”则特指守卫棘门的军队。
“棘门军”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城防体系,棘门作为城门的一种,因其防御性质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而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古代文化中,城防和军队是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因此“棘门军”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防御和安全的重视。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于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中。
提到“棘门军”,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忠诚。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意。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历史剧的演出或参观过古代城防遗址,可能会更具体地理解和感受“棘门军”的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棘门军”比喻为坚守原则的人:
如同棘门军,坚守心中的城, 不论风雨,不问归期。
结合古代战争的影视作品,可以看到棘门军的形象,听到战鼓和号角声,这些都能增强对“棘门军”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守卫特定防御工事的军队,如罗马的城墙守卫军。
“棘门军”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历史和文化的语境中,它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和联想。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军事和城防文化。
1.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