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52
反噬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对其原本应该受益或保护的对象产生负面影响或伤害。在生物学中,这可能指的是一种生物对其宿主的损害,如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负面反馈循环,其中一个行为或决策最终导致不利的结果。
“反噬”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反”意味着相反或对立,“噬”则指咬或吞噬。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负面反馈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反噬”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度贪婪或自私,因为这样的行为最终会导致自身的伤害。这种观念在许多古代故事和寓言中都有体现。
“反噬”这个词给人一种警示和教训的感觉,它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短视或自私而导致的长期伤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朋友因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最终导致事业和人际关系的严重受损,这正是“反噬”的一个现实例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反噬”:
贪婪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终将反噬,吞噬希望的光华。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贪婪的人在吞噬金币,但随着金币的增多,他的身体开始被金币吞噬,最终消失在金币堆中。这种视觉形象强烈地传达了“反噬”的概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te back”或“backfire”,它们也用来描述行为或决策的负面后果。
“反噬”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反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警示。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噬】
(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噬,嗂也。喙也。 、 《易·杂卦》-噬嗑食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 《考工记·梓人》-欋杀援筮(噬)。 、 唐·柳宗元《三戒》-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明史·海瑞传》-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组词】
噬指、 噬脐、 噬犬,噬狗、 噬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