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5:36
三文鱼(Salmon)是一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洄游鱼类,属于鲑科。它们在淡水环境中产卵,幼鱼在淡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会游向海洋成长,成熟后又会洄游回到淡水产卵。三文鱼肉质鲜美,富含Omega-3脂肪酸,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三文鱼一词源自英语单词“salmon”,而“salmon”又源自拉丁语“salmo”,意为“跳跃者”,可能是因为三文鱼在洄游时会跳跃过障碍物。在中文中,三文鱼一词可能是通过日语“サーモン”(sāmon)引入的。
在西方文化中,三文鱼常与健康饮食和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在亚洲,尤其是日本,三文鱼是寿司和刺身中的常见食材。三文鱼的洄游现象也常被用作生态保护的象征。
三文鱼给我的联想是健康、活力和自然之美。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也是大自然中生命循环的一个缩影。
我曾在一家海鲜餐厅品尝过三文鱼刺身,那鲜美的口感和细腻的质地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三文鱼可以被描绘为:
银色的旅者,穿越波涛, 生命的跳跃,在海洋与河流间舞蹈。 肉质如丝,滋味如诗, 三文鱼,你是大自然的馈赠。
三文鱼的图片常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流和闪烁的阳光,而关于三文鱼的纪录片中的水声和解说则能唤起对这一生物的敬畏和好奇。
在不同语言中,三文鱼有不同的称呼,如英语中的“salmon”,法语中的“saumon”,日语中的“サーモン”(sāmon)。尽管称呼不同,但它们都指代同一种鱼类。
三文鱼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也是一个充满故事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作为健康食品的代表,还是作为生态保护的象征。通过对三文鱼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一词汇的丰富内涵和它在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