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1:25
词汇“畏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畏”和“备”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其中“畏”表示害怕、畏惧,而“备”则有准备、防备的意思。因此,“畏备”可能指的是因为害怕而进行的准备或防备。
由于“畏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畏”和“备”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畏备”可能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追求有关。例如,在强调安全意识的社会中,这个词可能会被更多地使用。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如何应对潜在危险或不确定性时使用这个词。例如,在规划旅行时,可能会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做好畏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来临之前,
我们畏备,筑起心灵的堡垒。
由于“畏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会用“preparedness due to fea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畏备”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潜在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