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7:45
词汇“戒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戒”通常指戒备、戒除、戒律等,而“示”则有展示、示意、示范等含义。将两者结合,“戒示”可能指的是通过展示某种行为或情况来警示或告诫他人。
由于“戒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可能出现在法律、教育或道德训诫的语境中。
由于“戒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戒”和“示”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通过展示负面例子来教育或警示他人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例如,在法律教育中,通过展示犯罪案例来戒示公众遵守法律。
“戒示”一词可能带有一种严肃和警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教育、法律和道德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会通过展示交通事故的图片来戒示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戒示”来表达通过历史教训来警示未来的主题:
历史的伤痕,戒示着未来,
勿重蹈覆辙,珍惜当下。
通过展示历史上的灾难照片或播放相关纪录片,可以让人产生对“戒示”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cautionary example”或“warning example”,用法和含义相似。
“戒示”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如法律、教育和道德训诫中,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在特定场合更准确地表达和沟通。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