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9:00
词汇“乱行”通常指的是行为无序、不合规矩或违背常规的行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混乱的行动”或“无序的行为”。
“乱行”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行为范畴。
在**传统文化中,“乱行”往往与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常用于批评那些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乱行”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色彩,给人以不安、混乱和无序的联想。在表达时,常用于批评和警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人的乱行,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丢弃垃圾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他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乱行”融入描述社会现象的诗句中,如:
在这混乱的街头,
乱行如影随形,
道德的灯塔,
在风中摇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城市混乱景象的画面,人们在街头无序行走,垃圾遍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混乱、旋律不和谐的音乐,以增强“乱行”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乱行”可以对应为“disorderly conduct”或“unruly behavior”,其使用情况与中文中的“乱行”相似,都用于描述无序或不合规矩的行为。
通过对“乱行”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一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批评无序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