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35:22
[堙没]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埋没、掩盖,通常指某物被埋在地下或被其他物体覆盖,以至于看不见或无法触及。在引申意义上,它可以指某人或某事物的价值、才能或存在被忽视或遗忘。
在文学中,[堙没] 常用来形容历史或人物被时间或社会遗忘,如“历史的尘埃中,许多英雄人物被堙没无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被忽视,例如:“他的音乐才华被堙没在平凡的生活中。”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堙没]** 可能指文物被埋藏,需要挖掘才能重见天日。
同义词:埋没、掩盖、遗忘、忽略 反义词:显露、发现、重视、铭记
[堙没] 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上的埋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比喻性的遗忘或忽视。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堙没] 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关注,以及对个体才能和贡献的认可。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也不要忽视身边的人才。
[堙没]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遗憾和惋惜,因为它涉及到失去和遗忘。这种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保护历史和发掘人才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堙没] 可能让我想起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小人物或小事物,提醒我要细心观察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份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许多故事被堙没,如同沙中的珍珠,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堙没]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被风沙覆盖的古城遗址,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沙漠的沙沙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遗忘。
在英语中,[堙没] 可以对应词汇如“obliterate”或“bury”,虽然它们在语义上有所重叠,但[堙没] 更强调的是被遗忘或忽视的状态。
[堙没]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关注那些被忽视或遗忘的事物,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个体。它激发我们对过去的尊重和对现在的珍惜,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
1.
【堙】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俗作堙,作陻。-垔,塞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堙木刊。 、 《国语·周语》-堕高堙庳。 、 《国语》-夷灶堙井。
【组词】
堙圮、 堙窒、 堙绝、 堙塞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