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1:22
“乱语胡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毫无根据、没有逻辑的胡乱说话。基本含义是指说话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或者是故意说一些不真实、不可信的话。
“乱语胡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乱语”和“胡言”两个词组合而成,历史悠久,主要在汉语中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强调言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因此“乱语胡言”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负责任或不真实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也提醒人们要谨慎言辞,避免误导他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困惑、不信任和反感。它让人联想到混乱和不可靠的信息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情绪激动时说出一些乱语胡言,这些话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需要耐心和理解去应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乱语胡言随风散,月下独酌,思绪万千。”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混乱的画面,如杂乱无章的文字或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nsense”或“rubbis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无意义或不可信的言论。
“乱语胡言”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批评和区分不负责任的言论。在学*语言和进行交流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维护沟通的清晰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省可里乱语胡言!
娘亲,你切莫听那三姑六婆~。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
3.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引证】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胡,牛顄垂也。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狼跋其胡。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组词】
胡髯朗、 胡皱、 胡袋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