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4:50
杜门却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关闭门户,停止打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隐居不问世事,专心于自己的学问或艺术创作,不与外界交往。
在文学作品中,杜门却扫 常用来描绘那些追求精神独立和艺术成就的文人墨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突然变得内向或专注于某项活动,不再参与社交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这个成语可以描述学者在特定时期内专注于研究,不参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杜门却扫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隐居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成就的人来说。杜门却扫**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通过远离世俗纷扰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宁静、专注和超脱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深山老林中隐居的文人,他们通过远离尘嚣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创作的灵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退休后选择了杜门却扫,专心写作和研究,不再参与任何学术活动。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有时候远离喧嚣,专注于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杜门却扫,心随笔走,
墨香四溢,字字珠玑。
想象一个安静的书房,窗外是竹林和溪流,室内只有笔墨纸砚和书架。这样的场景配上轻柔的古琴音乐,完美地体现了杜门却扫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ire to one's study”或“withdraw from socie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隐居和专注的意境。
杜门却扫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隐居生活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忙碌和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有时我们也需要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专注于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启发了我对生活和创作的思考。
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归而~,不关人事。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4.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