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58
“将夺固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要夺取的东西,先给予对方”。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先给予对方一些好处或利益,以便在将来更容易地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策略或计谋,强调为了长远利益而采取的暂时性牺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解释某种策略或谈判技巧。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政治或军事策略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一种战略性的给予与获取的关系。
同义词:欲擒故纵、先礼后兵 反义词:直来直去、一意孤行
“将夺固与”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策略性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现代使用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即通过给予来建立信任和关系,从而在将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策略在的商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思熟虑和策略性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智谋、策略和长远规划。它也可能引起对权谋和策略游戏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人际关系的处理,例如在朋友之间的小恩小惠,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回报。
在诗歌中,可以将“将夺固与”融入描述策略和智慧的诗句中,如:“智者行天下,将夺固与间,一石二鸟计,长远心自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棋盘上布局,每一步都充满了深思熟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充满智慧感的音乐,来增强这个成语带来的深思熟虑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give to get”或“tit for tat”来表达,这些都是强调通过给予来获取的策略。
“将夺固与”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策略和智慧,也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深层次思考。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策略来达到目标,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此理玄,殷勤携赠陈与田。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3.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4.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