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5:43
“反杜林论”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学术词汇,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著作《反杜林论》(Anti-Dühring)。这部著作全名为《反杜林论:对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批判》,首次出版于1878年。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批判了德国哲学家欧根·杜林的观点,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和哲学的看法。
在文学和口语中,“反杜林论”通常不直接使用,因为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政治学术术语。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这个词汇被用来指代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及其所包含的批判和理论。
同义词可能包括“批判”、“驳斥”等,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对错误观点或理论的反对和批评。反义词则较难确定,因为这个词汇非常特定,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反杜林论”直接来源于恩格斯的著作标题,其词源清晰,即对杜林观点的反驳。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保持了其特定的学术含义,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在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在德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非常活跃。《反杜林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和哲学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来说,“反杜林论”可能唤起对恩格斯深刻批判和理论构建的尊重。对于不熟悉这一领域的人,这个词汇可能显得抽象和难以理解。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学术讨论或研究中,特别是在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的课程或研究项目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反杜林论”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批判和理论构建的过程,例如:
在思想的战场上,《反杜林论》如利剑般划破夜空,揭示真理的光芒。
由于“反杜林论”是一个学术词汇,它可能与图书馆、学术讲座或哲学讨论的图像和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这个词汇可能直接翻译为“Anti-Dühring”或类似的表达,保持其特定的学术含义。
“反杜林论”是一个特定且重要的学术词汇,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特定领域的复杂概念和历史背景。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3.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4.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