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13
“璧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指美玉般的人,通常用来形容容貌美丽、气质高雅的人,尤其是指女性。在古代文学中,璧人常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才貌双全的女子。
同义词中,“美人”和“佳人”更常用,而“璧人”则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和古典韵味。反义词则直接表达了与美丽相反的概念。
“璧”原指古代的一种玉器,圆形扁平,中间有孔,象征着完美和珍贵。将“璧”与“人”结合,形成了“璧人”这一词汇,用以形容人的完美和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璧人”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形容美丽女性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美玉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因此“璧人”一词也承载了这些文化内涵。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美貌和品德被高度重视,璧人一词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提到“璧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典美、高雅气质和纯洁无瑕的形象。这种词汇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璧人”一词,但在描述某位女性朋友的美丽和气质时,可能会借用这一词汇来表达赞美之情。
在创作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如烟, 璧人独立画桥边。 一笑倾城花失色, 只缘君在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站在古桥上,背景是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古筝或琵琶的旋律,营造出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belle”(法语中的美人)或“señorita”(西班牙语中的年轻女士),但这些词汇并不具备“璧人”所特有的古典和文学色彩。
“璧人”一词不仅是对美丽女性的赞美,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美玉和完美品质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添文学和文化的韵味。
1.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