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7:17
姑息养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姑息”指宽容、放纵,“养奸”指培养坏人或坏事。基本含义是指对坏人坏事采取宽容态度,不加以制止,反而助长其发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明知不对却不去纠正,反而纵容错误行为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姑息养奸 常用来揭示人物的道德缺陷或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直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决策。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政策或法律执行中的宽容问题。
同义词中,“纵容”和“放任”更强调无限制的允许,而“包庇”则带有隐瞒的意味。反义词则强调采取行动来阻止或纠正错误。
姑息养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批评宽容错误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公正”,姑息养奸**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道德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不作为或纵容不良行为的个人或机构。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软弱或腐败的形象。它提醒人们,面对错误和不良行为时,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有人在工作中姑息养奸,可能会影响团队的效率和士气。作为个人,应该勇于指出错误,促进正面的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姑息养奸,恶果自尝, 是非不分,终将自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软弱的人物面对一群恶人,无动于衷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压抑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ing a blind eye”(视而不见)或“letting things slide”(放任自流),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姑息养奸 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对错误和不良行为时,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为有勾结匪类,荡轶范围情事,尤为法律所不容,切勿~,致贻隐患。
从前永州一个属鼠的人特别喜欢老鼠,不准家人及手下人捕捉老鼠,任其在家胡作非为,咬烂粮仓和衣服,还经常给老鼠投放食物,附近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跑到他家,一时造成鼠满为患,旁边邻居对他这种姑息养奸的行为深恶痛绝
1.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3.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4.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