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2:48
“未遑”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时间或机会去做某事”。它通常用来描述因为忙碌或其他原因而无法顾及或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未遑”常用于表达主人公因各种原因而错失机会或未能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遗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能用来描述因紧急事务而无法处理其他事项的情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无暇”可能更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忙碌,而“未遑”则带有更强烈的遗憾或无奈的情感色彩。
“未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未遑”常常与“时机”和“缘分”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因缘际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表达对时间管理和效率的重视。
“未遑”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遗憾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错失重要时刻的人们,以及他们在回顾过去时可能感到的失落和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巨大,我未遑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未遑”这个词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未遑”:
时光匆匆,未遑细数,
岁月如梭,遗憾满怀。
视觉上,“未遑”让我联想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在匆匆赶路,而听觉上,可能是钟表的滴答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错过的机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ed the opportunity”或“too busy to”,但这些表达缺乏“未遑”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
“未遑”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机会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遑】
(形声。从辵(chuò),皇声。本义:急迫)。
同本义。
【引证】
《盐铁论·散不足》-墨子遑遑,闵世也。
【组词】
遑急、 遑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