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7:15
“乡里不通”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在乡村地区,信息、交通或人际交流不畅,导致内外联系不紧密。基本含义是指乡村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存在障碍或不便利。
“乡里不通”这个词汇源于对乡村地区传统生活方式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某些特定地区或历史时期时仍会被使用。
在,由于历史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地区往往被认为是信息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因此,“乡里不通”这个词汇在描述乡村社会时尤为贴切。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但略显孤立的乡村生活,以及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对比。它可能引发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现代化进程中某些地区被边缘化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农村支教或旅行的经历,亲身体验到“乡里不通”的实际情况,如网络信号差、交通不便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乡里不通,古树参天,岁月静好,唯缺一缕现代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宁静乡村的画面,但缺乏现代设施;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民乐,强调其与现代音乐的对比。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remote and isolated”,但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乡里不通”这个词汇在描述特定社会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地理和技术的限制,也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
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