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9:27
乡邻:指居住在同一乡村或邻近地区的人,通常指的是邻居或同乡。这个词汇强调了地域性和社区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互助。
“乡邻”一词由“乡”和“邻”两个字组成,“乡”指乡村,“邻”指邻近的人。在古代汉语中,“乡”还有乡里的意思,“邻”则有邻居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乡邻”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汇,用来指代乡村中的邻居或同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邻”关系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强调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和谐。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邻”关系逐渐被“邻里”关系所取代,但“乡邻”一词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乡邻”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它唤起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乡邻们总是互相帮助,无论是农忙时的劳作还是节庆时的聚会,大家都乐于分享和交流。这种乡邻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邻”:
乡邻的笑声,回荡在田野间,
稻香中,是岁月的温柔。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几位乡邻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谈笑风生。耳边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和远处牛羊的叫声,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温馨。
在英语中,“乡邻”可以对应为“country neighbors”或“villag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地域性和社区关系。
“乡邻”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地域性的社区关系,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乡邻”一词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助精神。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邻】
(形声。从邑,粦(lìn)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引证】
《说文》-邻,五家为邻。 、 《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 陈造《泊慈湖北岸》-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
【组词】
邻伍、 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