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1:22
未遂:指某种行为或**尝试进行但最终未能成功完成。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计划或尝试,强调了行为者的意图和行动,但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未遂一词源自汉语,由“未”和“遂”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遂”有完成、达成之意,“未遂”即未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法律和日常语境中,描述未成功的行为。
在法律文化中,未遂行为通常会被视为犯罪,但处罚可能较已完成的行为轻。在社会背景中,未遂可能被视为一种警示,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或失败的可能性。
未遂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遗憾或失望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努力和意图的存在,但结果却未能如愿。这种情感可能激发人们对失败的反思和对成功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未遂可能与个人的失败经历相关联,如未遂的职业晋升或未遂的人际关系建立。这些经历可能成为个人成长和学*的机会。
在诗歌中,未遂可以用来表达对未实现的梦想的哀悼:
未遂的星辰,黯淡在夜的边缘, 梦想的手指,触不到天际的光芒。
未遂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或断裂的链条,象征着中断和未完成。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突然中断的声音,如电话突然挂断的声音。
在英语中,“未遂”可以对应为“attempted”,如“attempted murder”(谋杀未遂)。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tentative”。
未遂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未完成状态,还反映了人类对成功的追求和对失败的反思。在法律、文学和个人表达中,未遂都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失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遂】
(形声。从辵(chu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遂,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