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31
词汇“[未详]”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表示某个信息、数据或者情况不清楚、不明确或者未知。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未详”字面意思是指尚未详细了解或明确的情况。在汉语中,它常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具体情况、细节或者数据不详尽或者不清楚。
“未详”由“未”和“详”两个字组成。“未”表示否定或尚未,“详”表示详细、详尽。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未知或不详的事物往往持谨慎态度,因此在正式文件或报告中使用“未详”可以避免对未知信息的随意猜测或误导。
“未详”这个词给人一种悬而未决、不确定的感觉,可能会引起好奇心或者焦虑感。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激发人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无法得到详细解答,可以使用“未详”来表达自己的无奈或者对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未详”来表达一种神秘或者未知的意境:
月光下的影子,
是谁的足迹,未详。
夜风轻拂,
谜一般的旋律,未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known”或“not specified”,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于未知或不详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未详”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用于表示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学*和使用中,它帮助我们准确地传达对未知或不详事物的态度,同时也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真。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运用“未详”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详】
(形声。从言,羊声。本义:审察,审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详,审议也。 、 《书·吕刑》。郑注:“审察之也。”-度作详刑,以诘四方。 、 《红楼梦》-凤姐详情度理,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 、 《三国演义》-愿明上详之。
【组词】
详允、 详当、 详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