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9:02
画符念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画出符咒并念诵咒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行为,尤其是在道教或民间信仰中,人们通过画符和念咒来祈求神灵保佑、驱邪避害。
画符念咒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教文化。符咒是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符号和咒语来传达神灵的旨意或驱邪避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神秘或超自然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画符念咒与道教信仰紧密相关。道教认为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可以与神灵沟通,达到祈福、驱邪的目的。这种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
画符念咒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神秘和古老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代道士在山林中施法的场景。它也可能引发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人们可能会用“画符念咒”来形容那些试图通过神秘手段解决问题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老道士画符念咒,
桃木剑挥舞,驱散黑暗中的幽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道士在月光下画符念咒的场景,周围是古老的庙宇和神秘的符文。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咒语声和风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sting spells”或“incantations”,用来描述巫师或魔法师施法的场景。
画符念咒 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的道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也展示了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两千多年中国道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医生的处方字都像~一般难懂。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
3.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4.
【咒】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谅辅传》-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 、 《淮南子·说山》-尸呪齐戒。 、 《文心雕龙》-崇替在人,咒何预焉?
【组词】
咒延、 咒祝、 咒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