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9:06
画符:字面意思是指绘制符咒,通常是指在道教或民间信仰中,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来祈求神灵保佑、驱邪避害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也可以比喻为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有意义,实际上却无实际效果的事情。
“画符”一词源自古代道教的符咒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从具体的**行为演变为比喻性的表达,用以形容那些形式主义或无实际效果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画符”与道教信仰紧密相关,是民间信仰和实践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更多地体现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画符”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古老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无效行为的讽刺和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组织只是在“画符”,即做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使用“画符”这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道士画符忙,祈愿平安降,驱散邪魔狂。”
想象一个道士在昏暗的灯光下,手持毛笔,认真地在黄纸上画符,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神秘和宁静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实践可能是绘制*或念诵圣经,而在文化中则是“画符”。
“画符”这个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在现代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