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1:52
北京猿人:这个词汇指的是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正式名称为“北京人”或“直立人北京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这些化石最早发现于1920年代,是研究人类进化史的重要证据之一。
在文学中,北京猿人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类起源或进化的主题。在口语中,它可能被提及作为历史或科学话题的讨论点。在专业领域,如古人类学或考古学,北京猿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北京人、直立人北京种 反义词:现代人(Homo sapiens)
“北京猿人”一词源于其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以及其属于早期人类的特征。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北京猿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在,北京猿人的发现被视为国家科学史上的重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探索的重视。
提到北京猿人,可能会联想到远古时代、人类起源的神秘感,以及科学探索的激动人心。
在参观北京周口店遗址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北京猿人化石对理解人类历史的重大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北京猿人作为象征,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不懈探索:
在古老的岩层中沉睡, 北京猿人,时间的见证者, 你的骨骼诉说着远古的秘密, 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
想象北京猿人的化石陈列在博物馆中,周围是古朴的展示柜和柔和的灯光,背景音乐可能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早期人类化石如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也有类似的科学和文化意义,但每个发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北京猿人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代表了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体现了科学探索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3.
【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通常写作“猨、猿”。-蝯善援,禺属。 、 《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貉逾汶则死。 、 《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毋教猱升木。 、 《庄子·天地》-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
【组词】
猿猴献果、 猿狖、 猿眩、 猿臂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