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42
词汇“博带褒衣”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博”、“带”、“褒”、“衣”。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博带褒衣”字面意思是指穿着宽大的衣服,腰间系着宽大的带子。这个成语形容人的穿着宽松、舒适,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大方、不拘小节。
“博带褒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服饰文化。在古代,宽大的衣服和带子是文人士大夫的常见穿着,这种穿着风格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穿着和举止。
在**传统文化中,穿着博带褒衣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文雅、有教养的。这种穿着风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度和气质。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或服饰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博带褒衣风度翩,古韵今风共一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宽大衣服、腰间系着宽带的古代文人士大夫,给人一种优雅、从容的视觉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穿着风格也有所体现,如日本的和服也有类似的宽松设计。
“博带褒衣”这个成语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古代*的服饰文化和审美标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褒】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褒,衣博裙。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组词】
褒袖、 褒衣博带
4.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