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28
词汇:“[只词褒贬]”
“只词褒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褒扬或贬低的意思。基本含义是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只词褒贬”常用于形容作者用词精准,能够通过一个词传达深刻的情感或评价。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简练而有力。在专业领域,如评论、批评等,这个成语强调了用词的精确性和效果。
“只词褒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强调了用词的精确性和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一直受到推崇。因此,“只词褒贬”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用最少的词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赞赏和敬佩,因为它体现了语言的精炼和力量。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能够用简洁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人。
在我的写作和演讲中,我经常尝试使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我的观点,希望能够达到“只词褒贬”的效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只词褒贬,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情深意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站在台上,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打动观众。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歌词简洁而富有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ord that speaks volumes”,强调一个词能够传达大量的信息。
“只词褒贬”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的精确性和效果,对我来说,它提醒我在表达时要力求简洁而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1.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
3.
【褒】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褒,衣博裙。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组词】
褒袖、 褒衣博带
4.
【贬】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贬,损也。 、 《广雅》-贬,减也。 、 《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何以不氏,贬。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省用。
【组词】
贬颜、 贬乐、 贬价、 贬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