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3:50
“不成气候”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某人没有形成或达到应有的规模、水平或影响力。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某人的发展不够成熟,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或状态。
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成气候”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不成气候”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演变过程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状态的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形容天气变化,到后来形容各种事物的发展状态。
在**文化中,“不成气候”常常与对事物成熟度的期待有关。社会对个人或事物的期待往往较高,因此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成熟和成功的普遍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某事物或某人的不足。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未成熟的果实、未完成的工作等。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用“不成气候”来形容一个初创项目,因为它的市场表现和预期相差甚远。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成气候”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那片森林,虽不成气候,却自有其独特的生命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未成熟的果园,果实稀疏且不够饱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且不完整的旋律,来表达“不成气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up to par”或“not yet established”,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某事物尚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或状态。
“不成气候”这个词汇在描述事物发展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不足的信息,还暗示了对成熟和成功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评价和期待。
洪稚存经术湛深,而诗多魔道;词稍胜于诗,然亦不成气候。
你们这样做是~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4.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