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3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38:31
词汇“宜僚”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现代语境和广泛的使用实例,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宜僚”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适宜的助手”或“合适的随从”。在古代汉语中,“宜”通常表示适宜、合适,而“僚”则可能指同僚、随从或助手。
由于“宜僚”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官员或贵族的随从或助手的语境中。
由于缺乏具体的现代使用实例,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宜僚”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宜”和“僚”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官员和贵族通常会有自己的随从或助手,这些随从或助手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忠诚度,才能成为“宜僚”。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助手角色的重视。
对于现代人来说,“宜僚”可能带有一种古典和正式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礼仪文化。
由于“宜僚”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非常有限。
在创作中,可以将“宜僚”用于描述一个古代故事中的角色,或者在现代语境中赋予它新的意义,例如描述一个理想的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
由于“宜僚”带有古典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服饰、建筑或音乐,例如古筝的旋律或古代宫廷的画面。
由于“宜僚”是一个特定于汉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宜僚”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助手角色的重视和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
1.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宜,所安也。 、 《尔雅》-宜,事也。 、 《苍颉篇》-宜得其所也。 、 《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 《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 、 《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
【组词】
宜子、 宜民、 宜时、 宜春
煮熟可吃的肉。
【引证】
《诗·郑风》-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2.
【僚】
(形声。从人,尞(liáo)声。本义:官,官职)。
同本义。
【引证】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 、 《诗·小雅·大东》-百僚是试。 、 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组词】
僚吏、 僚佐、 僚侍、 僚故、 僚品、 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