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9:07
词汇“宛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宛首”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宛转的头”或“弯曲的头”。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姿态或形象,形容头部或颈部弯曲、低垂的样子。
由于“宛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用于描述人物的某种姿态或情感状态,如悲伤、沉思或谦卑。
由于“宛首”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低首、垂首 反义词:昂首、挺首
“宛”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弯曲、曲折的意思,“首”即头部。因此,“宛首”可能源自对头部姿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文化中,头部姿态常常与礼仪、尊敬或情感状态相关联。因此,“宛首”可能在描述这些情境时被使用。
“宛首”可能给人一种谦卑、沉思或悲伤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一个低头沉思的人物形象。
由于“宛首”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可能使用“低头”、“垂首”等更为常见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情境。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宛首”用于创造一种古典或优雅的氛围,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典绘画中的人物,头部微微低垂,表达出一种内省或谦卑的姿态。
由于“宛首”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宛首”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姿态和情感的细腻描述。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汉语丰富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宛首”,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宛】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宛宛黄龙。 、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组词】
宛妙、 宛虹、 宛曲、 宛委、 宛宛、 宛燀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