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3:37
头焦额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头部和额头都烧焦了,形容极度疲惫或遭受极大的痛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在极度困境或压力下,身心俱疲,无法承受。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身心俱疲的状态。例如,在古代战争小说中,描述士兵在长时间的战斗后,身心疲惫不堪。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的极度疲劳状态,表达一种无奈和疲惫的情绪。
专业领域:在医学或心理学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这些领域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身体和心理状态。
同义词:身心俱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反义词: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词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从古代战争或灾难的场景中演变而来,用以形容人在极端情况下的状态。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形容身体上的疲惫,也用于形容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忍耐”和“坚韧”,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极度疲劳和无法承受的压力。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表达一种无奈和疲惫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项目截止日期临近时,感受到了“头焦额烂”的状态。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加班,身心俱疲,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
头焦额烂,心事重重。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
疲惫身影,何处是归程?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疲惫的人,脸上带着倦容,眼神无光,仿佛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疲惫的人,声音沙哑,说话无力,仿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rned out" 或 "exhausted",但这些词汇更多地强调了身体或心理的疲惫,没有像“头焦额烂”那样形象地描述出极度疲惫的状态。
总结:通过对“头焦额烂”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形容极度疲惫的词汇,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状态,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火山随处是,绞索自家拴。岂止是~!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3.
【额】
(形声。从页(xié),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 、 《汉书·卫青传》-封说为龙頟侯。 、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龙额。
【组词】
额颅、 额颅盖、 额花、 额黄
4.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