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4:25
斫方为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方形的物体砍削成圆形的。这个成语比喻改变事物的本质或形态,使其适应新的要求或环境。它强调了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达到目的或适应环境,不得不做出改变或妥协。
在文学作品中,斫方为圆 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面对困境时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或改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适应环境或达到某个目标而做出的改变。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
斫方为圆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原文是“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这里的“斫轮”指的是制作车轮,后来演变成比喻改变事物的本质或形态。
在传统文化中,斫方为圆** 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和适应。这种思想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尤为重要,强调了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价值。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达到目的或适应环境,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坚持。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妥协和适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斫方为圆的情况。例如,在团队项目中,为了达成共识和推进项目,我不得不放弃一些个人的想法,接受团队的意见。
在诗歌中,可以将 斫方为圆 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川斫方为圆,岁月流转间,万物皆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工匠正在将一块方形的木头砍削成圆形的**,这个过程可以带来一种工艺美和劳动美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木头被砍削时的声音,以及工匠的呼吸声,营造一种专注和努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bend over backwards" 或 "to go with the flow",都表达了为了适应环境或达到目的而做出的改变和妥协。
斫方为圆 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也强调了在现实生活中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1.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