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3:45
词汇“斫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斫”和“白”来进行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斫白”可能指的是将某物削减至无色或空白的状态,或者是一种抽象的去除杂质、达到纯净状态的过程。
由于“斫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净化或简化过程。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斫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斫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斫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追求极致简约或纯净的理念,如在某些哲学或艺术流派中。
“斫白”可能给人一种清新、简洁的感觉,也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极端的、甚至有些残酷的净化过程。
由于“斫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斫白”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净化或简化:
由于“斫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带来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斫白”的词汇。
“斫白”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意境或理念。
1.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