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2:45
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是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一座活火山,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约3329米。它的名字“Etna”可能源自希腊语“aithō”,意为“我燃烧”。埃特纳火山以其频繁的喷发活动和壮观的火山景观而闻名。
“Etna”的词源可能来自古希腊语“aithō”,意为“我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语言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现代意大利语中,它被拼写为“Etna”。
在意大利文化中,埃特纳火山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历史和神话的象征。它与希腊神话中的火神赫淮斯托斯有关,被认为是他的锻造炉。
埃特纳火山给人以力量和威严的联想,同时也提醒人们自然灾害的潜在危险。它激发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在个人经历中,埃特纳火山可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是在学习地质学时的一个研究案例。例如,一个地质学家可能会分享他们在埃特纳火山进行实地考察的经历。
在诗歌中,埃特纳火山可以被描绘为地球的心脏,不断地跳动和喷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的变化。
观看埃特纳火山的喷发视频或照片,可以感受到火山的壮观和震撼。听觉上,火山喷发的轰鸣声可以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巨大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火山通常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例如,在夏威夷文化中,火山女神佩莱(Pele)是重要的神话人物。
埃特纳火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实体,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科学意义的概念。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自然、历史、神话和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埃特纳火山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1.
【埃】
(形声。从土,矣声。本义:尘土;灰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埃,尘也。 、 《苍颉篇》-埃,谓风扬尘也。 、 《通俗文》-灰尘曰埃。 、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列子·黄帝》-埃不漫。 、 《离骚》-溘埃风余上征。 、 《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 、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组词】
埃尘、 埃垢、 埃土
埃及的略称。
2.
【特】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特,朴特,牛父也。 、 《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 、 《玉篇》-特,牡牛也。
【组词】
特处士、 特牛
3.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5.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