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8:11
敌意: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抱有敌对、不友好的态度或情感。这种态度通常伴随着想要伤害、反对或阻碍对方的意图。
敌意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的是敌对的状态或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广泛的负面情感和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敌意的表达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敌意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成熟,而在其他文化中,这可能被认为是诚实和直接的表现。
敌意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紧张、不安和恐惧。它也可能导致防御性行为和冲突的升级。
在职场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对我抱有敌意,这导致我们在项目合作中出现了不少摩擦。通过沟通和理解,我们最终化解了这种敌意,建立了更和谐的工作关系。
在诗歌中,敌意可以被描绘为冷酷的冬风,无情地吹拂着脆弱的花朵:
冬风携敌意,冷酷无情至, 花瓣颤巍巍,生命脆弱示。
敌意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色调、尖锐的噪音和紧张的身体语言。在视觉艺术中,敌意可以通过扭曲的线条和阴沉的色彩来表现。
在不同语言中,敌意的表达方式各异。例如,英语中的"hostility"和"animosity"都传达了敌意的概念,但各有侧重。
敌意是一个复杂的词汇,涵盖了广泛的负面情感和行为。了解和识别敌意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敌意的不同用法和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