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35:15
敌视: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持有敌对的态度或看法,通常伴随着不友好、排斥或攻击性的情绪。
敌视一词源于汉语,由“敌”和“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敌”指敌人,“视”指看待或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敌对态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敌视可能与种族、或政治立场有关。例如,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不同种族或团体之间的敌视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
敌视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紧张关系。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们在描述某些关系时更加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敌视情况。在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一些人因为不理解或不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表现出敌视的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敌视:
在冷漠的目光中,敌视如刀刃般锋利,
割裂了心灵的和谐,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敌视可能让人联想到冷酷的目光、紧绷的面部表情和紧张的氛围。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目光中充满了敌意。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对话或争吵的声音。
在英语中,敌视可以对应为“hostility”或“animosity”。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敌对情绪。
敌视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敌对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情感和意图非常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应用,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词,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使用它。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