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4:21
词汇“掷地之材”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掷地之材”字面意思是指能够掷地有声的材料,比喻文章或言辞非常有力量,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
“掷地之材”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书·孙绰传》,原文是“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用来形容文章的精彩和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各种有力和有影响力的言辞或作品。
在**传统文化中,文章和言辞被视为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工具。因此,“掷地之材”这个成语体现了对高质量内容和有力表达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有力、有影响力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它鼓励人们在表达和创作时追求质量和深度。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撰写报告或演讲的情况。使用“掷地之材”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力求内容精彩、有力,能够打动听众或读者。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字字掷地之材,诗行间流淌着深邃的思绪。”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挥毫泼墨,字迹遒劲有力,仿佛每一笔都能掷地有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朗读这些文字时,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耳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ompelling argument”或“a powerful statement”,都强调了言辞或内容的力量和影响力。
通过对“掷地之材”这个成语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和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赞美的词汇,也是一种激励和追求高质量表达的动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力求做到“掷地之材”。
1.
【掷】
(形声。从手,郑声。本义:扔,抛)。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 、 《聊斋志异·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崔]莺解裙带掷于梁。
【组词】
掷丸、 掷骰、 掷铁饼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