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31
公假:公假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规定的,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法定假日。这些假日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个重要**、节日或人物而设立的,如国庆节、劳动节、春节等。
公假一词源于“公共”和“假日”的结合,强调了这些假日的公共性和普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假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适应人们对于休息和庆祝的需求。
在**,公假不仅仅是休息的日子,更是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例如,春节作为最重要的公假,承载着团圆和祝福的传统意义。
公假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意味着休息和放松。对于许多人来说,公假是与家人团聚、旅行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的宝贵时间。
在我的生活中,公假常常是规划家庭聚会或旅行的最佳时机。例如,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会一起出游,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诗歌:
春风拂面,公假至,
万家灯火,团圆时。
欢声笑语,传千里,
共庆佳节,心相连。
视觉:公假往往让人联想到热闹的街道、五彩的烟花和欢聚的人群。 听觉:公假期间,可以听到鞭炮声、欢笑声和节日的音乐。
在不同国家,公假的名称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Independence Day”(独立日)和印度的“Diwali”(排灯节)都是各自国家的重要公假。
公假作为法定假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庆祝的机会,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公假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节日的意义和氛围。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